首页 > 民间故事 > 正文
乾隆皇帝为什么七次下江南?蒋二奶奶的称呼从何而来?在江苏常熟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,叫做“偷龙换凤”。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偷龙换凤
乾隆皇帝为什么七次下江南?蒋二奶奶的称呼从何而来?在江苏常熟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,叫做“偷龙换凤”。
清朝初叶,康熙皇帝统治了六十年,一命呜呼之后,他的四皇子胤禛残杀了嫡亲兄弟,夺得了皇位,立为雍正皇帝。雍正皇帝手下豢养着一批亲信的爪牙。据说这些人都有飞檐走壁的本领,杀人用一个皮袋子,里面有机关,装着几把利刀。只要把这皮袋往人头上一罩,用绳一拉袋口,人头就被割在皮袋子里,这种极为残酷的东西,名称就叫血滴子。因此,在他手下的大小百官,个个提心吊胆。
一天,雍正早朝,两班文武站得整整齐齐,鸦雀无声。唯有大学士陈世官的班位上空着,雍正想查问,值殿官呈上陈世官请假一天的奏事条。第二天早朝,陈世官来了,百宫做完朝礼,雍正便问陈世官:“昨天为什么要请假?”
陈世官连忙跪下,奏说:“臣家中老妻生了一个孩子。因此请假一天,死罪死罪。”
“是男的还是女的?”
“启奏万岁,托万岁的福荫,是一个小男孩。”
“哦!”雍正沉吟了一下。“这倒是巧事,昨天皇后也刚生了太子。两个孩子同日出生,朕与卿家喜事非常,后世可传为佳话。这两个孩子不知可生得一样吗?朝罢卿可将孩子送宫中给皇后看看。”陈世官一听,心中一惊。
妻子生孩子,请假一天,这也是平常之事。但要把孩子送宫中去看,分明是怀疑我在说谎,一谎百谎,那欺君之罪的祸事立即就会发生,常言道:“伴君如伴虎”,幸亏我妻的确生了一个孩子。想到这里,不觉背上的冷汗也冒出来了。他急忙趴在地上,把大红顶子的官帽摘下,俯伏跪奏:“陛下圣明圣德,太子天赐龙种,洪福齐天,老臣谨先叩贺。臣孩乃犬子之列,何足道哉。”雍正脸一沉:“不必说了,速将你儿送宫中一观。”说罢,站起身来,把右手一挥,司仪官高喊:“退朝!”百官立即跪拜叩头,三呼万岁。
雍正回宫,百官退出朝堂。在朝房里,一般文武官员,听到陈世官的儿子一出世,皇帝就要“召见”,这种特殊的优宠,是从来没有的,纷纷向陈世官贺喜。陈世官今天心中正象一块大石头压着一般,只对这些大小官儿说:
“列位请回去,改日再谈。”他回府把皇后要比看孩子这件事告诉给老妻,他妻子叹一口气说:“不知此去,是祸是福。”
这时,外厢进来禀报,一位大太监带领几个小内监赶着一辆宫车已经来了。陈世官只得吩咐奶妈,抱着孩子坐上宫车,直去内宫。皇宫内院,警卫森严。宫门外一个太监传下圣旨:“只准陈世官孩子入宫,其余诸人,暂留宫外。”内宫宫女接过襁褓,继续换乘内宫小车进宫。陈家奶妈只得留在宫门外,屏息静气,左等右等,一个时辰光景,小宫车才轱辘辘地出来,停在宫门内。一个太监传呼陈府奶妈接旨,口传皇后懿旨:“陈府孩儿,天资英俊,深为喜爱,尔等须着意好生抚养。所有皇后与各妃等赏赐之物,等交陈世官过目后,收执贮存,另有银缎之物,赐给陈府奶妈人等,钦此谢恩。”
奶妈急忙跪伏叩头,谢恩之后,接过赏赐的盘子。放在宫外车里,然后抱过婴孩的襁褓一看,原来红绸襁褓的外面,又加了一块绣龙的黄绸包袱,珍宝珍玩的东西,挂满在这襁褓周围。
奶妈回到陈府,陈老夫妇一见儿子回来,看看襁褓外罩上一块黄袱子,又听了奶妈转言皇后的话,觉得宫里对孩子的恩惠很优厚,心里也就非常高兴。不一会,替孩子换尿布时,奶妈一下子呆啦,明明男孩子,却变了女娃娃。陈世官一听奶妈的禀告,心中顿时明白,吩咐府内上下人等,不准把这事泄漏出去。陈世官知道雍正没有太子,刚生了一个女儿,分明是把他的儿子调换了去。陈老夫妇四十多岁,老来得子,心肝一般疼爱,不料被皇帝夺走,真是哑巴吃黄连,有苦说不出。
第二天,陈世官写好一个奏本,要求辞职还乡。雍正看了,心中有数,立即批准。陈世官回到老家,吩咐封闭正门。门上亲笔写了十个大字:“若要此门开,除非我儿来。”
后来,雍正统治十四年,被刺身亡,那孩子接位登基,就是赫赫有名的乾隆皇帝。乾隆长大,自己也知道是陈家的儿子,所以七次下江南,就是回老家探望父母。陈世官的正门,也就大开迎接。陈家的这个宝贝女儿呢?长大后嫁给常熟蒋阁老家做媳妇。
她自己也知道是“公主”底板,因此仗势无恶不作,生性也十分尖刁、疙瘩,睡的热不得,冷不得,吃的硬不得,软不得;帮她捶背重不得,轻不得;外出游玩远不得,近不得;常熟人就叫她是碰不得的“蒋二奶奶”。
乾隆剃头
有一年刚出正月,清朝乾隆皇帝想去江南游山玩水,便乘坐龙舟沿着御河起驾而行。在农历二月初一这天,他路过天津卫,天晚了就住在北马路五彩号胡同的龙亭里。
转天清早起来,乾隆问随从太监:“今天是什么日子?”太监说:“启禀皇上,今儿个是二月二。”乾隆听了心中非常高兴他说:“嗅,今天是龙抬头啊!是剃头的好日子。我要剃头、整容,取个吉利儿,一路平安。”于是就吩咐太监去找个手艺高超的理发师傅来。太监急忙到城里的一家剃头棚请来一位手艺最好的理发师傅,先教他一套参拜皇上的礼法,然后才领他面见乾隆皇帝。理发师傅行了大礼以后,乾隆说:“给朕理发有三条规定:第一不许用臭嘴熏我;第二不许喘大气喷我;第三不许给我脑袋瓜拉口儿!”
这位理发师傅,听说给皇上剃头,早就慌了神;又听了这三条规定,更吓得六神无主,浑身颤抖;要想不剃,可又犯了“抗旨”的罪,也是杀头。
没有办法,只得硬着头皮给皇上剃头。太监还挺照顾他,给了他一把砂仁、豆蔻,含在嘴里防止口臭。那时所谓“剃头”,并不是整个剃个光葫芦,而是在头中心梳辫子,周围留一圈齐马穗儿,俗称“留锅圈儿”,然后再用剃头刀刮边。这位理发师傅越是提心吊胆,手就越哆嗦,剃了没有两三下,心一慌,手一抖,“哧儿!”就在乾隆皇帝的后脑勺上拉了一个口子。乾隆喝骂一声:“混账东西,你要刺王杀驾吗?把他拉出去!”护卫们立刻把理发师傅拉出去砍了头。乾隆把太监骂了一顿,命令再请一个手艺真正高的理发师傅来。
工夫不大,又找来一位理发师傅。乾隆把三条规定重说了一遍,还加了一句:“如给朕拉了口儿,可小心你的脑袋!”这句话又把理发师傅吓得脸色惨白,手哆嗦得更厉害了。剃了没有三下,嚓的一声,在乾隆的脑门子上又拉丁一个口子。乾隆更恼火了:“好大胆的贱民,敢在朕的面前行凶,快给我推出去!”护卫们又把这位师傅砍了头。
一连拉了两个口子,可把乾隆气急了,拍着桌子命令太监:“快去把他们掌柜的叫来!”太监也害怕了,慌里慌张地跑进剃头棚,冲着掌柜的撒气发威:“好你个猴崽子,你叫两个手艺孬的废物鸡去给皇上剃头,把皇上脑袋瓜儿拉了两个口子,直冒血筋儿;皇上急了,叫你亲手去剃,剃好了有赏,剃不好你也别要脑袋了!”掌柜的一听,只吓得魂不附身,体似筛糠,急忙跪下磕头求饶:“太监老爷,我胆小不敢见皇上,您另请高明吧!”太监骂道:“你敢抗旨不遵吗?难道你就不要脑袋啦!”掌柜的心想:“两位手艺高的师傅都不行,我这两下子更是白搭了。哎,不如三十六计,走为上策。”
于是他面带假笑他说:“您别着急,我去。请您稍等一会儿,我到后边换件衣服,解泡手就走。”掌柜的点头哈腰说着就溜到后边,逃走了。
这时剃头棚里只剩下一个十六、七岁的小徒弟,他是宝抵县人,因为家乡连年闹灾荒,逃难到天津卫求条生路,就在这家剃头棚立下了卖身契学手艺。从前学徒的不许用姓名,只叫小名。这小伙一口宝抵县的土腔,掌柜的和师傅们给他起了个外号,都叫他“小怯勺”。别看他说话口音侍,可人聪明、勤快,是个机灵鬼儿。他正在练剃头的基本功哪:手拿着剃头刀刮冬瓜皮上的一层白霜,一刀一刀地把白霜都刮掉,刮得干干净净,还不许刮破一点冬瓜皮儿。小怯勺已经练得挺好了,很想给人剃头试试手,可是掌柜的还不敢叫他上座。这时,小怯勺早猜透掌柜的使了金蝉脱壳计,溜号啦。他眼珠一转,想了一个主意,就装作没事儿似的,站在墙角不紧不慢、稳稳当当地刮冬瓜霜。
太监等了一袋烟的工夫,还不见掌柜回来,就冲着这小怯勺大发雷霆地喊道:“你们掌柜的怎么还不回来?”小怯勺笑笑说:“公爷,您别着急。实话对您说吧,我们掌柜的怕见皇上,他是脚底下抹油——溜啦。让我去给皇上剃头中不中啊?”太监一听,把头摇得象拨浪鼓似的:“你简直胡闹!两个耍手艺的老师傅都砸了锅,你个小毛孩子更不行了,弄不好连我的脑袋也保不住了。”小怯勺一本正经他说:“咋的?公爷您别看我岁数小,咱的手艺比他们高着哩!俗话说;有志不在年高,无志空活百岁嘛!您就让我去吧,准保让皇上满意。”太监一琢磨:掌柜的跑了,正愁没处找人,只好带着这个小替死鬼去交差喽。
他们来到龙亭,乾隆看是个小孩,立刻满脸怒气,刚要斥责太监,小怯勺马上给乾隆磕头说:“启禀皇上,您这是咋哩,别看我人小,手艺可是呱呱叫呀,大伙都叫我‘剃头的小神童’啊,我要是给您剃不好,就杀我的头中不中?”乾隆一听这小嘴真乖,能说会道的,气消了一半;再仔细一瞧,这小孩五官端正,个头儿不高不矮,长得显着那么精神,心里又生了三分喜爱,于是就答应让他剃头了。
小怯勺开始也有点怕,可心里却打好了谱:“如果俺一失手给你拉个口子,那就豁出去了,不等你砍我的头,我就来个先下手为强,喀嚓一下先把你的脑袋削下来,拿我这条小命儿换你这皇帝的老命也够本了。”他这样一想,也就不害怕了。再者,小怯勺的基本功也练得扎实,心里沉稳,手头灵巧,动作轻快,干净利索,不大会儿工夫就剃完头,刮完脸,梳好了辫子。
乾隆皇帝好象一点感觉没有,舒舒服服的就理了发,整了容。拿镜子一照,嘿!又美观,又大方,心里甭提多高兴了。不由地伸出大拇指连声称赞:“真不愧是剃头的小神童!”又转回头埋怨太监说:“要是早请他来何至于给我拉两个口子!”太监急忙跪下说:“奴才有罪,奴才该死!”
这时小怯勺接话说:“启禀皇上,这咋能怨公爷呀。其实那两位师傅都比俺手艺高啊,因为他们害怕给您剃坏喽,手就哆嗦,才伤了您的龙头呗。”
乾隆很纳闷地问:“那你怕不怕呢?”小怯勺不慌不忙地回答:“您是真龙天子,天下属您最尊贵啦!您叫我剃头,就把龙头交给我了,刀子在我手里攥着,您都不怕;我是个小剃头的,象棵小草,跟您相比,是一天一地,俺还怕啥!”
乾隆听了这番话,前思后想,恍然大悟,心说:“唉呀!那两位师傅是忠于我的,才怕我……错杀了,错杀了!后悔也来不及了。只好给他俩好装裹,好棺材,出大殡吧。多给他们家属抚恤银两。”乾隆想罢,便开付银票,命地方官去办理善后。
乾隆很喜欢小剃头的手艺好,还有心胸,有理智,有能言善辩的口才,就封他为五品随驾官,专给自己理发整容。后来小怯勺回家探亲,真是衣锦还乡,全县人都远接高迎,非常羡慕。从此以后,宝坻县的人都争先恐后地学习理发手艺。他们学会手艺,奔赴各地,大多数是下天津卫干理发行业。
相沿至今,天津市有许多老理发师还都是宝抵人哩!
偷龙换凤
乾隆皇帝为什么七次下江南?蒋二奶奶的称呼从何而来?在江苏常熟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,叫做“偷龙换凤”。
清朝初叶,康熙皇帝统治了六十年,一命呜呼之后,他的四皇子胤禛残杀了嫡亲兄弟,夺得了皇位,立为雍正皇帝。雍正皇帝手下豢养着一批亲信的爪牙。据说这些人都有飞檐走壁的本领,杀人用一个皮袋子,里面有机关,装着几把利刀。只要把这皮袋往人头上一罩,用绳一拉袋口,人头就被割在皮袋子里,这种极为残酷的东西,名称就叫血滴子。因此,在他手下的大小百官,个个提心吊胆。
一天,雍正早朝,两班文武站得整整齐齐,鸦雀无声。唯有大学士陈世官的班位上空着,雍正想查问,值殿官呈上陈世官请假一天的奏事条。第二天早朝,陈世官来了,百宫做完朝礼,雍正便问陈世官:“昨天为什么要请假?”
陈世官连忙跪下,奏说:“臣家中老妻生了一个孩子。因此请假一天,死罪死罪。”
“是男的还是女的?”
“启奏万岁,托万岁的福荫,是一个小男孩。”
“哦!”雍正沉吟了一下。“这倒是巧事,昨天皇后也刚生了太子。两个孩子同日出生,朕与卿家喜事非常,后世可传为佳话。这两个孩子不知可生得一样吗?朝罢卿可将孩子送宫中给皇后看看。”陈世官一听,心中一惊。
妻子生孩子,请假一天,这也是平常之事。但要把孩子送宫中去看,分明是怀疑我在说谎,一谎百谎,那欺君之罪的祸事立即就会发生,常言道:“伴君如伴虎”,幸亏我妻的确生了一个孩子。想到这里,不觉背上的冷汗也冒出来了。他急忙趴在地上,把大红顶子的官帽摘下,俯伏跪奏:“陛下圣明圣德,太子天赐龙种,洪福齐天,老臣谨先叩贺。臣孩乃犬子之列,何足道哉。”雍正脸一沉:“不必说了,速将你儿送宫中一观。”说罢,站起身来,把右手一挥,司仪官高喊:“退朝!”百官立即跪拜叩头,三呼万岁。
雍正回宫,百官退出朝堂。在朝房里,一般文武官员,听到陈世官的儿子一出世,皇帝就要“召见”,这种特殊的优宠,是从来没有的,纷纷向陈世官贺喜。陈世官今天心中正象一块大石头压着一般,只对这些大小官儿说:
“列位请回去,改日再谈。”他回府把皇后要比看孩子这件事告诉给老妻,他妻子叹一口气说:“不知此去,是祸是福。”
这时,外厢进来禀报,一位大太监带领几个小内监赶着一辆宫车已经来了。陈世官只得吩咐奶妈,抱着孩子坐上宫车,直去内宫。皇宫内院,警卫森严。宫门外一个太监传下圣旨:“只准陈世官孩子入宫,其余诸人,暂留宫外。”内宫宫女接过襁褓,继续换乘内宫小车进宫。陈家奶妈只得留在宫门外,屏息静气,左等右等,一个时辰光景,小宫车才轱辘辘地出来,停在宫门内。一个太监传呼陈府奶妈接旨,口传皇后懿旨:“陈府孩儿,天资英俊,深为喜爱,尔等须着意好生抚养。所有皇后与各妃等赏赐之物,等交陈世官过目后,收执贮存,另有银缎之物,赐给陈府奶妈人等,钦此谢恩。”
奶妈急忙跪伏叩头,谢恩之后,接过赏赐的盘子。放在宫外车里,然后抱过婴孩的襁褓一看,原来红绸襁褓的外面,又加了一块绣龙的黄绸包袱,珍宝珍玩的东西,挂满在这襁褓周围。
奶妈回到陈府,陈老夫妇一见儿子回来,看看襁褓外罩上一块黄袱子,又听了奶妈转言皇后的话,觉得宫里对孩子的恩惠很优厚,心里也就非常高兴。不一会,替孩子换尿布时,奶妈一下子呆啦,明明男孩子,却变了女娃娃。陈世官一听奶妈的禀告,心中顿时明白,吩咐府内上下人等,不准把这事泄漏出去。陈世官知道雍正没有太子,刚生了一个女儿,分明是把他的儿子调换了去。陈老夫妇四十多岁,老来得子,心肝一般疼爱,不料被皇帝夺走,真是哑巴吃黄连,有苦说不出。
第二天,陈世官写好一个奏本,要求辞职还乡。雍正看了,心中有数,立即批准。陈世官回到老家,吩咐封闭正门。门上亲笔写了十个大字:“若要此门开,除非我儿来。”
后来,雍正统治十四年,被刺身亡,那孩子接位登基,就是赫赫有名的乾隆皇帝。乾隆长大,自己也知道是陈家的儿子,所以七次下江南,就是回老家探望父母。陈世官的正门,也就大开迎接。陈家的这个宝贝女儿呢?长大后嫁给常熟蒋阁老家做媳妇。
她自己也知道是“公主”底板,因此仗势无恶不作,生性也十分尖刁、疙瘩,睡的热不得,冷不得,吃的硬不得,软不得;帮她捶背重不得,轻不得;外出游玩远不得,近不得;常熟人就叫她是碰不得的“蒋二奶奶”。
乾隆剃头
有一年刚出正月,清朝乾隆皇帝想去江南游山玩水,便乘坐龙舟沿着御河起驾而行。在农历二月初一这天,他路过天津卫,天晚了就住在北马路五彩号胡同的龙亭里。
转天清早起来,乾隆问随从太监:“今天是什么日子?”太监说:“启禀皇上,今儿个是二月二。”乾隆听了心中非常高兴他说:“嗅,今天是龙抬头啊!是剃头的好日子。我要剃头、整容,取个吉利儿,一路平安。”于是就吩咐太监去找个手艺高超的理发师傅来。太监急忙到城里的一家剃头棚请来一位手艺最好的理发师傅,先教他一套参拜皇上的礼法,然后才领他面见乾隆皇帝。理发师傅行了大礼以后,乾隆说:“给朕理发有三条规定:第一不许用臭嘴熏我;第二不许喘大气喷我;第三不许给我脑袋瓜拉口儿!”
这位理发师傅,听说给皇上剃头,早就慌了神;又听了这三条规定,更吓得六神无主,浑身颤抖;要想不剃,可又犯了“抗旨”的罪,也是杀头。
没有办法,只得硬着头皮给皇上剃头。太监还挺照顾他,给了他一把砂仁、豆蔻,含在嘴里防止口臭。那时所谓“剃头”,并不是整个剃个光葫芦,而是在头中心梳辫子,周围留一圈齐马穗儿,俗称“留锅圈儿”,然后再用剃头刀刮边。这位理发师傅越是提心吊胆,手就越哆嗦,剃了没有两三下,心一慌,手一抖,“哧儿!”就在乾隆皇帝的后脑勺上拉了一个口子。乾隆喝骂一声:“混账东西,你要刺王杀驾吗?把他拉出去!”护卫们立刻把理发师傅拉出去砍了头。乾隆把太监骂了一顿,命令再请一个手艺真正高的理发师傅来。
工夫不大,又找来一位理发师傅。乾隆把三条规定重说了一遍,还加了一句:“如给朕拉了口儿,可小心你的脑袋!”这句话又把理发师傅吓得脸色惨白,手哆嗦得更厉害了。剃了没有三下,嚓的一声,在乾隆的脑门子上又拉丁一个口子。乾隆更恼火了:“好大胆的贱民,敢在朕的面前行凶,快给我推出去!”护卫们又把这位师傅砍了头。
一连拉了两个口子,可把乾隆气急了,拍着桌子命令太监:“快去把他们掌柜的叫来!”太监也害怕了,慌里慌张地跑进剃头棚,冲着掌柜的撒气发威:“好你个猴崽子,你叫两个手艺孬的废物鸡去给皇上剃头,把皇上脑袋瓜儿拉了两个口子,直冒血筋儿;皇上急了,叫你亲手去剃,剃好了有赏,剃不好你也别要脑袋了!”掌柜的一听,只吓得魂不附身,体似筛糠,急忙跪下磕头求饶:“太监老爷,我胆小不敢见皇上,您另请高明吧!”太监骂道:“你敢抗旨不遵吗?难道你就不要脑袋啦!”掌柜的心想:“两位手艺高的师傅都不行,我这两下子更是白搭了。哎,不如三十六计,走为上策。”
于是他面带假笑他说:“您别着急,我去。请您稍等一会儿,我到后边换件衣服,解泡手就走。”掌柜的点头哈腰说着就溜到后边,逃走了。
这时剃头棚里只剩下一个十六、七岁的小徒弟,他是宝抵县人,因为家乡连年闹灾荒,逃难到天津卫求条生路,就在这家剃头棚立下了卖身契学手艺。从前学徒的不许用姓名,只叫小名。这小伙一口宝抵县的土腔,掌柜的和师傅们给他起了个外号,都叫他“小怯勺”。别看他说话口音侍,可人聪明、勤快,是个机灵鬼儿。他正在练剃头的基本功哪:手拿着剃头刀刮冬瓜皮上的一层白霜,一刀一刀地把白霜都刮掉,刮得干干净净,还不许刮破一点冬瓜皮儿。小怯勺已经练得挺好了,很想给人剃头试试手,可是掌柜的还不敢叫他上座。这时,小怯勺早猜透掌柜的使了金蝉脱壳计,溜号啦。他眼珠一转,想了一个主意,就装作没事儿似的,站在墙角不紧不慢、稳稳当当地刮冬瓜霜。
太监等了一袋烟的工夫,还不见掌柜回来,就冲着这小怯勺大发雷霆地喊道:“你们掌柜的怎么还不回来?”小怯勺笑笑说:“公爷,您别着急。实话对您说吧,我们掌柜的怕见皇上,他是脚底下抹油——溜啦。让我去给皇上剃头中不中啊?”太监一听,把头摇得象拨浪鼓似的:“你简直胡闹!两个耍手艺的老师傅都砸了锅,你个小毛孩子更不行了,弄不好连我的脑袋也保不住了。”小怯勺一本正经他说:“咋的?公爷您别看我岁数小,咱的手艺比他们高着哩!俗话说;有志不在年高,无志空活百岁嘛!您就让我去吧,准保让皇上满意。”太监一琢磨:掌柜的跑了,正愁没处找人,只好带着这个小替死鬼去交差喽。
他们来到龙亭,乾隆看是个小孩,立刻满脸怒气,刚要斥责太监,小怯勺马上给乾隆磕头说:“启禀皇上,您这是咋哩,别看我人小,手艺可是呱呱叫呀,大伙都叫我‘剃头的小神童’啊,我要是给您剃不好,就杀我的头中不中?”乾隆一听这小嘴真乖,能说会道的,气消了一半;再仔细一瞧,这小孩五官端正,个头儿不高不矮,长得显着那么精神,心里又生了三分喜爱,于是就答应让他剃头了。
小怯勺开始也有点怕,可心里却打好了谱:“如果俺一失手给你拉个口子,那就豁出去了,不等你砍我的头,我就来个先下手为强,喀嚓一下先把你的脑袋削下来,拿我这条小命儿换你这皇帝的老命也够本了。”他这样一想,也就不害怕了。再者,小怯勺的基本功也练得扎实,心里沉稳,手头灵巧,动作轻快,干净利索,不大会儿工夫就剃完头,刮完脸,梳好了辫子。
乾隆皇帝好象一点感觉没有,舒舒服服的就理了发,整了容。拿镜子一照,嘿!又美观,又大方,心里甭提多高兴了。不由地伸出大拇指连声称赞:“真不愧是剃头的小神童!”又转回头埋怨太监说:“要是早请他来何至于给我拉两个口子!”太监急忙跪下说:“奴才有罪,奴才该死!”
这时小怯勺接话说:“启禀皇上,这咋能怨公爷呀。其实那两位师傅都比俺手艺高啊,因为他们害怕给您剃坏喽,手就哆嗦,才伤了您的龙头呗。”
乾隆很纳闷地问:“那你怕不怕呢?”小怯勺不慌不忙地回答:“您是真龙天子,天下属您最尊贵啦!您叫我剃头,就把龙头交给我了,刀子在我手里攥着,您都不怕;我是个小剃头的,象棵小草,跟您相比,是一天一地,俺还怕啥!”
乾隆听了这番话,前思后想,恍然大悟,心说:“唉呀!那两位师傅是忠于我的,才怕我……错杀了,错杀了!后悔也来不及了。只好给他俩好装裹,好棺材,出大殡吧。多给他们家属抚恤银两。”乾隆想罢,便开付银票,命地方官去办理善后。
乾隆很喜欢小剃头的手艺好,还有心胸,有理智,有能言善辩的口才,就封他为五品随驾官,专给自己理发整容。后来小怯勺回家探亲,真是衣锦还乡,全县人都远接高迎,非常羡慕。从此以后,宝坻县的人都争先恐后地学习理发手艺。他们学会手艺,奔赴各地,大多数是下天津卫干理发行业。
相沿至今,天津市有许多老理发师还都是宝抵人哩!
- 上一篇: 中国民间故事 关于鹅仙洞的传说
- 下一篇: 中国民间故事之书生戏阎王
相关阅读
- 08-26 中国民间故事 关于鹅仙洞的传说
- 08-26 中国民间故事之欠一屁股债
- 08-26 闽南民间故事 拿饭匙抵猫
- 08-26 中国民间故事之神算的故事
- 08-26 中国民间故事之刺官棒的传说
- 08-26 中国民间故事之神奇的净颇梨之镜
- 08-26 世界的创世神话
- 08-26 韩国神话故事
- 08-26 古罗马神话故事推荐
- 08-26 天课的风波故事 外国民间故事